滦南县胡各庄镇鑫华畜禽养殖专业合作社理事长王少华是乡亲们公认的致富“领航人”。近年来,他先后荣获“全国光彩之星”、“唐山市劳动模范”、“滦南县道德模范”、省市“青年文明号”等荣誉称号,省市县领导多次到该合作社参观指导工作并给予很高评价。
产业链上建起党支部
养殖专业合作社成立之初,怎样使专业合作社能够规范运营,真正带领群众致富?怎样使党组织与经济实体有机结合,让党员能人发挥更大作用,从而为特色农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公司董事长兼合作社理事长王少华审时度势,在镇党委的支持帮助下,建起了全县第一个产业链上的党支部——鑫华畜禽养殖专业合作社党支部。
合作社党支部不光简单地挂起了一块牌子、张贴了几条制度,而是实实在在把组织建设贯穿于经营活动过程中,搭建起社员党员创先争优的平台,让群众深切体会到,合作社不仅仅是个经济体,更有党的威望在里面。他们制订了《专业合作社党支部工作职责》、《合作社社员党员公开承诺制度》、《合作社社员党员包片联户制度》,并按制度抓落实,建起了合作社党员活动室,成立了组织机构,让合作社党支部规范运作起来,各项组织活动和服务项目有声有色。
先进性在产业链上彰显
为增强凝聚力和向心力,合作社党支部出台了五统一服务承诺,即:统一提供种苗,统一供应物资,统一技术指导,统一销售产品,统一保护价格。从满足社员的愿望出发,投资32万元建起了化验检测室,无偿为社员化验玉米、豆粕等原料及饲料中的营养元素含量,确保料肉比符合要求,还高薪聘请了2位高学历畜牧兽医专家,为社员提供畜禽防疫服务。为了降低养殖成本,合作社饲料公司还专门向社员赊销平价饲料……这些实实在在的服务,让大家得到了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自合作社党支部挂牌成立以来,共为社员户赔付订单补偿金60多万元,确保了社员利益不受损失。同时,扶持72户农民走上养殖致富道路。北圈村李小志和王任生两人有意从事养鸡业,但苦于没有启动资金,支部书记王少华调研时得知情况,立即无偿借给二人每人6万元资金建场,又安排合作社技术人员传授养殖技术,使他们如愿靠养鸡实现富裕。
王少华的心始终与农民致富连接在一起,该镇大富各庄村养殖小区道路不畅,养猪户苦不堪言,王少华捐资10万元为其新修了6公里硬面路,方便了养殖户生产经营,被当地农民称为“鑫华路”。为了解决养殖户销售问题,王少华投资130万元建起了生猪交易市场,并驾车亲赴内蒙、山东等地联谊食品加工企业。
合作社党支部探索实施了社员党员双重管理模式,对社员党员以其生产经营地为区域,划分包片联户责任区,负责联系本片区内所有非党身份的社员和3—5个非社员畜禽养殖大户,作为自己的服务、扶持对象,帮助他们解决生产经营中资金、技术、信息等方面的问题。
张淑艳是合作社的一名社员党员,她原来在村里经营一家肉鸡养殖厂,因为肉鸡养殖风险大,始终不敢轻易扩大养殖规模。有了合作社做靠山,她没了后顾之忧,果敢地租赁了原中红普林公司的一家闲置养殖场从事规模饲养,现在年出栏肉鸡可达65万只,成为冀东一带最大的肉鸡养殖企业。张淑艳的事业做大了,她的责任也随着社员党员的承诺加大。在她的引领和帮扶下,周围的好多农户也靠养鸡走上了致富之路。
在强化社员党员带民致富的同时,合作社党支部还注重增强社员党员的奉献社会意识。社员党员王恩是当地有名的养殖大户,近年来靠养殖发了家。他在从事为养殖户能繁母猪人工受精时,所有低保户一律实行免费服务,而且热衷慈善和公益事业,长年坚持照顾4位空巢老人,为困难户养殖提供资金支持,捐资举办村民运动会、出资硬化农田路……他的付出赢得了社会肯定。
“支部+专业合作社”模式推进产业升级
党组织和党员的心与农民的致富需求产生了共振,与农村经济的发展方向合上了节拍。合作社党支部因此踏踏实实走进了大家的心里。“支部+合作社”的新模式从萌芽破土,走向成功运营,鑫华畜禽养殖专业合作社这个新兴经济体也随着不断壮大,辐射领域也由本镇拓延到全县,乃至更大的范围。如今,合作社社员从成立初的112户,发展到现在的457户,有力地带动和促进了胡各庄镇养殖业发展,全镇涌现规模养殖户226户,2014年出栏肉鸡360万只、生猪20万头,成为名副其实的养殖大镇。
“合作社之所以对养殖户有吸引力,不仅仅是因为合作社承诺了什么优惠,更多的是大家看到了有一个党的组织在里面,而且这个组织最值得信赖!”合作社理事长、党支部书记王少华欣喜而肯定地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