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审批一次性告知制度的实行,较好解决了服务对象在办理审批事项前期情况不明、流程不清和跑腿多、走路长、成本高的问题,缩短了服务对象实现从事经营目的的时限,提升了窗口服务水平,优化了政务环境,促进了产业发展,收到了让办事群众较为满意的成效。但在行政审批实践中该局感到,即使按照“双减双提”工作要求,最大程度地减少了审批环节和审批时限,提高了服务水平和审批效能,由于审批前期一次性告知从形式到内容存在简单化,加之服务对象文化层次和领悟能力参差不齐,一些办事群众走“回头路”重复咨询的情况时有发生,拉长了从申报到受理的时间,加重了群众负担。究其原因,一是在形式上,受理人员在一次性告知时或口头告知,或简单出示一张告知卡,服务对象听得不全记得不清,最终还是一头雾水。二是在内容上,受理人员只是提纲挈领地告知服务对象准备什么什么材料,这种浮皮潦草、浅尝辄止的解释,让从未办理过该审批事项的群众摸不着头脑,不知从何下手,准备起来既耗费时间又耗费精力。
第二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开展后,该局通过走出去和请上来征求意见,征求到群众对行政审批前期一次性告知制度落实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换位体察思考,认为,有些审批项目上级下放到县一级,目的是通过简政放权,尽量缩短审批路径,方便群众办事,破解联系群众“最后一公里”的问题,必须深入进行研究,最大限度地方便群众,群众既然反映一次性告知存在不透彻、不明晰的问题,就必须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办群众之所需,设身处地的为群众办理审批事项做好准备工作,提升一次性告知的服务水准,打造一次性告知的升级版,活化形式,丰富内容,使一次性告知制度让服务对象实实在在受益。经过审批人员对相关条例精神和具体审批实践的研究把握,推出了心贴心服务群众的保姆式“一卡申报办结”服务新机制,其核心就是在落实一次性告知服务时,受理人为服务对象提供《一次性告知便民服务卡》。
《一次性告知便民服务卡》,就是服务对象在行政审批受理环节前咨询申报事项时,受理人为服务对象提供的一次性告知便民服务,此卡为A4纸打印,详细注明审批事项的法律依据、申报要件、审批流程、审批时限、承办部门、承办人姓名、办公电话、监督电话,特别是将申报要件逐一制成统一制式样本附在卡后供服务对象参照办理。“一卡申报办结服务”新机制依托已有的一次性告知制度,通过形式和内容的升级打造,使一次性告知制度更加便民高效,实现了审批事项“零障碍,服务工作全方位”。一卡服务的优势有四,一是服务卡即是“明白卡”,即使口头告知说不清道不明,只要服务对象一卡在手,其办理事项所需要件资料和办理程序一目了然,心里明白;二是服务卡即是“连心卡”,以卡的形式公布承办部门、承办人信息和办公电话,方便服务对象的联系咨询;三是服务卡即是“监督卡”,卡内公布了监督电话,便于服务对象对行政审批工作实施有效监督;四是服务卡即是“畅通卡”,卡后所附申报要件资料样本既包括前置审批单位出具的资料样本,也包括服务对象个人准备的资料样本,使服务对象前期准备工作得心应手,减少了梗阻现象,有些需要个人准备的资料,只要将自己的基本信息采取填空式填入即可完成,同时还保证了申报材料的规范性。
服务工作前移,缩短了申报受理路程。除个别审批项目需要相关部门按照规定履行必要的前置审批程序外,其它审批事项只要服务对象主观积极,按照《一次性告知便民服务卡》所提示的申报要求加紧准备,当天即可进入受理程序,为早日获得行政许可投入运营争取时间。该项机制运行以来,已为两家企业办理了行政许可。
|